- 我国最有养殖前景野生动物养殖分析
- 发布时间:2009/7/6 阅读次数:9843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目前,我国经济野生动物养殖的种类繁多,初步统计达70种以上,主要是鹿类、熊类、狐、貂、水貂、火鸡、灵猫类、果子狸、竹鼠、孔雀、环颈雉、鸵鸟、雁类、鹌鹑、鹧鸪、红腹锦鸡、蛇类、蛙类、蛤蚧、鳖、龟、蜗牛、蚂蚁、地鳖虫、蝎、蜈蚣、蚯蚓、蝶类、蟋蟀等、这些动物的养殖,不论是获取皮毛,还是观赏、入药、食肉、制作工业品等,均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1、毛皮类 由于我国毛皮动物的养殖盲目跟从性极大,在市场需求量低时,种貂一只数元钱也无人问津。而在毛皮畅销时,价格无论涨高多少也有人争购。为了获利,养殖场把幼仔都当种兽出售,导致近亲繁殖,毛皮质量低劣,无力与国际裘皮市场抗衡。虽然目前国际裘皮市场疲软,但若有毛皮色质优良、大码、款式新颖的毛皮产品,仍不乏需求。应根据市场需求,避免绝对化。
2、药用动物 熊属国家保护物种,传统的手术取胆汁方法易导致熊死亡,且所取胆汁功效成份不高,加之目前熊胆汁产品市场价低滞销,养殖场应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新型高效产品方面下功夫。
养鹿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目前鹿茸市场价格跌幅较大,效益不好,如盲目投资风险会很大。
3、其它物种 蛙肉可食,其卵巢可入药,价格昂贵,按照林蛙生态习性建设规模化的养殖场,即可增加就业门路,也可丰富野味批准及动物药物产品。供应市场的同时,还可相应不好野生林蛙资源免遭破坏。
蛇类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养蛇,经济效益不错。但多为捕、收后暂养,育幼尚未过关。应加大育幼研究,在未过育幼关前,每年孵化的幼蛇,应放生部分回归自然,以补充野生资源的消耗。
鸵鸟 饲养鸵鸟的饲料消耗大,深加工产品尚未开发形成产业,而且此项目投资大,风险高,不宜盲动。饲养企业应加大投入鸵鸟产品开发的力度,努力开拓产品消费市场。
三、几点建议
1、不要盲从,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包括当地环境、气候、光照周期、饲料等条件和市场需求,量力而行,因地制宜。
2、不要偏听偏信广告宣传,一定要经过调查了解,注意辨别。
3、养殖野生动物从立项,到建场、饲养、管理,直至产品开发经营都要讲求科学技术。
4、养任何动物都应注意把好饲料关。饲料是野生动物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良好的饲料是很难把野生动物饲养好的。
5、要注意收集野生动物养殖信息,市场行情信息,及时调整养殖派出。要具有超前意识。
6、搞好人工养殖野生动物的产品深加工,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只有形成终端产品,产品被消费者认可,养殖业才能得到持续发展,仅靠卖种不是长久之计。
21世纪水产养殖业发展趋势
淡水养殖目前
渔业产业通过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组合实现产供销、渔工贸一体化经营的形式,是实现水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形式。随着淡水养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其产业化程度将逐渐完善和加强。
养殖新品种、新品系和防病害的新疫苗逐渐增多,养殖、加工、运输等环节渔机装备的自动化程度逐渐加大,生物技术、计算机等新技术,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在水产养殖中逐步扩大应用。
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作为发展淡水养殖的突破口,自90年代以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今后将急需扩大其养殖规模,并在各地形成有特色的支柱产业。
工厂化养殖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设施利用率、生产效率,达到计划生产、均衡上市的产销两旺目标。在我国工厂化养殖逐渐得到发展,并且占有重要的地位。
海水养殖业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海水养殖大国。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动物蛋白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海洋水域资源将成为今后开发的热点,由于天然海洋生物资源的破坏比较严重,要从海洋中获得足量的动植物蛋白,唯一的途径是发展海水养殖业。因此,海水养殖业必将得到较快的发展。
根据生产的变化和需求,一些名、特、优、新品种的产量占水产品产量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良种的覆盖率不断提高,大批科研成果将推广应用,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将大幅度提高,水产品的保鲜加工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精加工、深加工及多样化的营养、卫生和食用方便的加工产品将是生产消费的主要产品。
我国特养业现状与前景
几年来,特种动物养殖业得到各地广泛重视,成为我国农业中新兴的一支养殖大军。特养业是不同于已形成大批量、大规模、普及饲养繁育的常规养殖动物,如猪、牛、羊、禽、马、鱼等。其特点是种类多、涉及范围广、经济价值高。特养业按照其经济用途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6类。
草食勒特养动物的养殖
此类特养动物以草食为主,如梅花鹿、马鹿、羚羊、香樟、牦牛、骆驼、小尾寒羊、肉兔、野兔等。目前除鹿、羊、兔养殖有一定规模和繁育饲养水平较高及各有一些品种外,其他种类的养殖,尚处于进一步开发探索阶段,尤其是品种、繁育、饲养技术、卫生防疫等方面需要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此类动物养殖发展成为新兴产业的前景较好,重点是开拓市场、研究和引进新的加工技术、开发产品种类、加强综合利用、开拓国际市场。
杂食类经济动物的养殖
目前有一定养殖规模的有肉狗、香猪、小型猪、果子狸、麝鼠、竹鼠、蛇、蛤蚧、野猪、毛驴、猫、牛蛙、林蛙、美国青蛙等。由于此类动物繁殖速度快,市场容量有相当空间,常被炒种者利用以获取暴利,使农户受骗上当。肉狗养殖的首要问题是质量价格和卫生防疫,在饲养和繁育技术方面也还处于开发阶段,产品价格和综合利用也是养犬业持续发展应予重视的问题。鼠类养殖则存在饮食卫生和卫生安全的问题,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其他动物的养殖主要受限于价格技术水平和产品销路开拓,应从产品多样化和产品质量上突破。
特禽类经济动物的养殖
这是当前颇受各地重视,竞相发展的多种特禽统称,其中包括:鹧鸪黑风鸡、白凤鸡、贵妇鸡、珍珠鸡、七彩山鸡、火鸡、褐马鸡、金鸡、宫廷黄鸡、丝光鸡、绿壳蛋鸡、麻雀、山雀、鹌鹑、孔雀、鹧鸪、绿头鸭、野鸭、野鹅、肉鸽、鸵鸟、观赏鸟等,此类特禽的养殖技术不太复杂,场地、设备要求不高,宜在各地农村扩大饲养,市场销售状况一般看好,尤其是作为营养滋补型和野味食品,颇受消费者欢迎。火鸡在我国因食用习惯不同和价格较高,目前尚未形成规模,但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有一定优势。鸵鸟因场地投资大、口粮成本高,饲养管理有一定难度,作为新型食品,价格昂贵。只有提高价格和综合利用水平,降低成本,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毛皮经济动物的养殖
我国狐、貂、貉、海狸、毛兔、獭兔、艾虎、黄鼬等养殖已有一定规模和经验。存在问题是受国际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很大,已多次出现市场销售大起大落现象,养殖户市场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此外,我国毛皮动物在饲养和营养水平方面亟待改善,只有大力发展高档游资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领一定的份额。据专家剖析,我国毛皮动物养殖,普遍存在蛋白质供应不足,缺少科学的饲养标准和口粮配方。需要有关引进部门和企业加强合作,引进和推广科学的饲养和管理技术。
水产积极动物的养殖
此类动物种类正在增加,如银鱼、鲍鱼、鳝鱼、泥鳅、珍珠蚌、鳖、绿毛龟、鳄鱼、七彩鱼、金鱼、热带鱼、海豹、鳄、田螺、蟹、虾、海马等。除少数动物有较长养殖史外,大多数在繁育和养殖技术方面缺乏深入引进,在开发、加工、利用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此类动物积极价值较高,发展前景较好。
昆虫等类动物的养殖
近年随保健药用和水产发展的需要,昆虫等类动物的养殖有较大发展,种类也有增加,如蝎、蚁、土元、蜘蛛、蝇蛆、蜈蚣、蚯蚓、蚂蟥、黄粉虫、蚕蛹、蜗牛、蝴蝶、稻蝗、鱼虫、白蜡虫、倍蚜等。此类动物随着社会对药物、食品和工业原料的需要量增加,其中一些种类将逐步形成规模生产,尤其是较高水平提高,能进一步推动生产的发展。
我国特禽业发展趋势及对策
特禽养殖业虽然未列入国民积极发展计划中,但目前已被各级政府当作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途径之一,被广泛确认为养殖业投资的热门项目。从整体上看特禽养殖业目前呈持续发展的态势。
发展趋势
目前飞禽中已有相当一部分变成了现在的特禽,所以生产前景比较好。从特禽食性来说,杂食性、植食性,特别是草食性的特禽在我国更有发展潜力。
其它特禽主要指能产生积极效益的特禽,如城市动物园、野生动物园、鸟乐园中的特禽。此类养殖多是大笼养大鸟,有一定技术含量,具有成本高,效益好。
发展对策
笼统地讲,对策应是认清形势,尊重规律,把握机遇,顺风而行,增强政府对特禽业的宏观调控。要实现政府对特禽业有效的宏观调控,建议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做一次有关特禽方面的全面普查,内容涉及:品种、数量、饲养规律、疾病防治、繁殖繁育、销售消费、产品加工等方面。
加速特禽业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总结推广以公司为龙头,“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范围经营机制,带动农民进入市场。
建立一头系着市场,另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协作式专业化规模经营,将技术复杂、要求高、投资大、风险大的环节和项目,如特禽种场、饲料厂、屠宰场、加工厂、冷库等由公司承担,而从雏禽至商品育成过程则由农村集体和专业户特禽场经营。这样既解决了公司资金不足的困难,也为农村解决了实行联产承包和特禽业市场结构调整后对发展商品生产缺乏人才、技术和信息的矛盾。
依靠科技生产,加快特禽业的发展。科学技术对特禽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不少地方只顾发展数量,忽视质量,造成一些场、户的特禽品种出现近亲繁殖现象,影响特禽品种质量,有些干脆在商品代的特禽中留种,致使特禽生产的后代种质严重退化。要加强对优良品种和技术攻关的研究,抓好高质高产良种选育,建立原种繁育场,实施高效型特禽生产。要利用空间差、时间差互补共生,组成高效生产系统,立体种养,推广国内外特禽成果和饲养技术等。在发展特禽养殖的过程中,应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成败关键的指导思想,这是特禽业发展的关键。
2008年4种珍禽独领风骚
珍禽由于具有高蛋白、高氨基酸、低脂肪、低胆固醇,具有特殊的滋补药用价值。因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味的改变,人们对珍禽的需求与日俱增。养殖珍禽成为城乡致富的一个短、平、快好项目。也是在整个特种养殖行业中发展最稳、养殖面最广、致富人数最多的一个项目,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已完全商品化生产,直接进入了流通市场,飞向餐桌,再加上饲养简单,已是特种养殖发展中最为成功的典范。据权威部门最新透露,下列几种珍禽在2008年将大放异彩。
1、野鸡:外观如孔雀美丽。其肉质细嫩鲜美,野味浓,以山珍野味特有的优势长期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前景看好。因为它是野生动物,生命力、抗病力特强,成活率高,投资较保险。主食五谷杂粮、青草、青菜及普通饲料,饲养5个多月可产蛋,年产蛋150枚,出壳养106天可达3.5斤,肉料比1:3.5,饲料费约11元,就是按家鸡价出售仍有比家鸡高几倍的利润。
2、黑凤鸡:其毛皮肉骨俱黑,连血液、内脏也近黑色,符合了当今世界盛行的黑色食品潮流,有补肝肾、抗衰老、抗癌、美容等药效,这是甲鱼、鳖难以相比的,从古至今销量极大,前景极好。其抗寒、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3 个月可达2.5~3斤,年产蛋在150~180枚,种蛋授精率、成活率均在90%以上。因喜食青草,饲料成败只有家鸡的一半,其营养价值和解决效益远远高于白毛乌鸡,加之外观有乌鸡进补的习惯,目前供不应求。
3、鹧鸪:肉多骨细脂肪少,汤清味鲜,食之清肺、健脾、补肾。具有抗病力强、生长周期短、占地少、饲养成本低等特点,饲养方法与家鸡相似,饲养80~90天上市,饲料成本仅4~5元,6个月开始产蛋,年产120枚左右。目前首价18~30元/只,消费面已进入寻常百姓之家,市场极大,解决效益要比家鸡高出两倍。
4、贵妃鸡:肉质纤细结实,食味甜美而不肥,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理想保健食品。其饲养与土鸡一样,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母鸡168天开产,年产蛋150~180枚,种蛋授精率90%以上,饲养3个月即可上市,肉料比1:3.2,国内每只约80~125元且常常有价无货,产品极为畅销.
由于养殖珍禽看好,并已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养殖户一定要到专业化、规模化的珍禽场引种,以保质量和技术,这是产生效益的关键。
养殖肉狗切忌盲目跟风
仅两年兴起的养殖肉狗热潮,由于一些养殖户缺乏市场调查,盲目跟风,造成损失。由于地理、季节、习惯、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发展肉狗养殖应瞄准市场,做好品种选择、科学饲养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管理,方能使这一新兴产业大有可为。
1、销售受地理和季节限制:市场需求差异大,北方对肉狗消费比南方少,而且肉狗的需求受季节性影响较大, 春、夏、秋三个季节销量极少,甚至没有,造成肉狗大力压栏亏损。
2、受消费习惯限制: 有很多地方没有食肉狗的习惯,因此各地消费需求很不平衡,从而直接影响整体市场。
3、价格限制:以前肉狗价格为7.5~8元/公斤,季节效益较好,使各地农户大量饲养,导致价格下跌,现在南方零售价只有4元/公斤,一些地方的收购价仅为1.5~2.5元/公斤,这样势必影响肉狗养殖户的利益。
4、技术难度大:圈养肉狗,很大部分采用麻醉,使狗的中枢神经产生麻醉,控制狗的运动,以减少整个机体能耗,而达到增重的目的。但麻药会使其整个消化系统功能处于半抑制状态,严重影响胃肠吸收功能,另外长期使用麻药,使肉狗缺乏运动,其结果导致肉质变差,影响销售,还将造成肉狗内分泌功能失调,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细菌、病毒。肉狗疾病大部分由病毒所致,而病毒目前无有效药物可治,这是很多养殖户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肉犬养殖开发过程中,有几个问题不容忽视。
1、饲养品种的良种化是创造良好紧紧效益的前提。 从生产性能低的品种向生产性能高的品种转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2、饲养管理的科学化是肉狗养殖业的关键。 探索规模饲养及系列产品的配套技术,进行科学化饲养,是肉犬开发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
3、饲养规模产业化发展方向是肉狗养殖业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