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当前位置:首页 > 野鸡养殖技术 > 详细内容
野鸡苗育雏技术
发布时间:2009/7/6  阅读次数:7683  字体大小: 【】 【】【
  

        进鸡前要对育雏室地面、墙壁、笼架进行冲洗、消毒。具体方法是:舍内按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14克、福尔马林28毫升密闭薰蒸24小时,进雏前2天,将育雏室门窗打开,散发福尔马林气体。进雏前1天,对育雏室开始加温,室内的温差不超过2℃。如果用育雏伞育雏,伞下的温度要求36度(以育雏伞边缘离地面5厘米处的温度为准),室温达25℃(室温以室内四周墙壁离地面1米处的温度为准。雏山鸡应选用营养价值高、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如肉小鸡粉碎料。准备好抗菌、消炎、维生素和疫苗等药物。

        立体育雏时,1~2日龄的室温为36度,3日龄为35℃,4—7日龄为32~33度,8日龄起每2天降1度,2l天后每1天降1度,直至脱温。育雏伞育雏时,l—7日龄育雏伞的温度为36℃,室温为25度,7—20日龄每2天降1度,21天后每天降1℃,直到脱温。随时做到“看鸡施温”,在整个育雏期间应防止温度忽高忽低。

        雏山鸡1周龄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70%,2周龄的相对湿度为60%~65%,2周龄以后的相对湿度为55%—60%。

        密度过大,发育不整齐,易感染和诱发疾病,发生啄肛、啄癖现象而增加死亡数。0~2周龄每平方米育雏50只,3—4周龄每平方米育雏30只为宜。

        出壳至1周龄进行24小时的人工光照,2周龄后逐渐减少光照时数至自然光照。在保证育雏室温度的前提下进行通风。

        雏山鸡在出壳24小时内开食,开食前1小时饮水,饮水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或01%高锰酸钾。每天喂料:0~2周龄喂7次,3—4周龄喂5次,5周龄以后喂4次。

        及时断喙。断喙前1天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维生素K,以减少应激。断喙方法:用断喙器将上喙断去1/4或1/3。

        做好卫生防疫丁作。①饮水加药。3~7日龄加入防白痢药物,8—14日龄加防细菌性疾病和球虫病药物,15-20日龄加防球虫病药物。②免疫接种,7日龄新城疫与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滴鼻,14日龄传染性法氏囊弱毒苗滴鼻。18日龄新城疫与传染性支气管炎H52滴鼻。③带鸡消毒。每星期1次用喷雾器将消毒液喷成雾滴,自然落在鸡体上,但不可将雏山鸡淋湿。

2育成技术

        育雏期结束后,即进入育成期。育成期一般用地面平养,前期需用带天网运动场的山鸡舍。后期可直接采用露天网舍,但需配有避雨棚。

        从育雏舍转进育成舍前,对育成舍、天网运动场进行打扫、消毒,圈舍内铺上干净的垫草。刚转入育成舍的雏山鸡,由于不熟悉新环境,喜欢在墙角下集堆,特别是夜间,气温较低,常常聚堆取暖,出现压死现象,为此,应将墙角铺成坡形,避免压死现象发生。

        在山鸡进入育成舍的1星期内,要关好门窗,垫草保持干燥清洁,以免鸡受凉而腹泻,同时夜间要进行巡视,发现聚堆应驱赶开。

        对山鸡按大、小,强、弱,公、母分群饲养,保持生长均衡。密度过大,尾羽受损,光背山鸡增多。5-10周龄每平方米6-8只,11周龄以后每平方米3-4只。

        育成舍及其天网内,应设置栖架若干和1平方米的沙池1个,满足山鸡飞翔和登高而栖的习性,并能充分利用空间,增加活动范围,减少密度,利于羽毛生长。沙池中放直径为0.1-0.2毫米的清洁砂粒,供山鸡沙浴和觅食,在沙中喷杀虫剂,以驱除鸡体外寄生虫。

        随着日龄的生长,饲粮中蛋白含量可逐渐降低,但应满足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需求,同时要补充青饲料。

        每天将食槽内的剩料清理1次,饮水器每天涮洗1次,网舍内有积水应及时排出,定期清除粪便,做到舍内干燥、清洁。定期对圈舍及用具进行消毒,每月带鸡消毒2~3次。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1]
    暂无已审核评论!
 
                                                            版权所有:沅江市洞庭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
       生产地址:中国 湖南  湖南省(益阳地区)沅江市新湾镇明月村;办公地址:中国 湖南  湖南省(益阳地区)沅江市新湾镇新湾村88号
       客服电话:13807373206   0737-2243316  邮箱:497689133@qq.com  客服QQ:497689133网址:www.dqs66.com 湘ICP备08104623号